日前,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 《青岛市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方案》。
省领导李宪生、林北川、李国梁、何西庆列席会议。各级各部门要以转办整改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落实好督察组的各项工作要求,确保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只升不降。
五是要深入追查改变用海审批用途的行为,认真研究落实环境责任终身负责制。三是要高度重视围填海行为,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围填海项目,依法依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也要由政府按规定转让,决不让违法违规者得利。但我们更要看到,这些问题折射出更多类似的问题,这与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与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文明执法,坚持依法依规处理整改。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三是要高度重视围填海行为,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围填海项目,依法依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也要由政府按规定转让,决不让违法违规者得利。要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主动排查并整改更多类似问题。陈学庚说,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
陈学庚特意提到,在农田地膜减量化应用方面,覆膜种植生产的效益不是很明显,而且生长期能满足作物成熟要求的,建议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日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召开。目前,新疆以及新疆兵团覆膜种植的农作物已由棉花扩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类等,总面积5000余万亩。要把残膜污染治理意识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达到回收标准的,应明确给予奖励。目前,高强度耐老化地膜全回收机械的研究开发是攻关重点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在接受采访时称。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日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召开。同时,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呈现日趋严重态势,农田残膜治理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面对。陈学庚作了《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
PE地膜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最重要环节,让回收的废旧地膜有出路,资源化利用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陈学庚特意提到,在农田地膜减量化应用方面,覆膜种植生产的效益不是很明显,而且生长期能满足作物成熟要求的,建议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目前,新疆以及新疆兵团覆膜种植的农作物已由棉花扩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类等,总面积5000余万亩。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是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亟待攻克的瓶颈,新疆兵团大面积应用地膜种植已经35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认为,治理农田残膜污染应该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强度应达到规定标准,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创造基本条件。陈学庚说,近年来,世界上可降解地膜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应用面积在逐步增加,可降解膜替代PE地膜是最终趋势,但存在相当长的共存期。
陈学庚接受采访称,新疆兵团大田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是从地膜植棉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棉花生产整体水平很低,1980年,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快速实现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同时,在地膜应用方面,应根据不同作物的残膜回收难度、适应性、增产效果等综合因素,确定使用PE地膜或可降解膜,例如番茄,残膜回收难度太大,应使用可降解膜。
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达到回收标准的,应明确给予奖励。目前,高强度耐老化地膜全回收机械的研究开发是攻关重点。经济杠杆的撬动是最具有实际效果的,当年新铺地膜的回收率标准应尽快制定。陈学庚说,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的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系列问题。PE地膜预计在未来10-15年时段仍是主流,实现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是必然举措,将当年新铺地膜全回收和耕层内残留地膜逐步回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不欠新账,逐步还老账。要把残膜污染治理意识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他指出,高强度耐老化地膜与普通PE地膜相比,成本仅增加10-15%,增加的成本可与残膜余值基本持平当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一直被诟病的诚信建设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有虚假检测或者篡改数据和结果等行为的,资质认定部门有权撤销机构的资质认定证书。佛山环保局表态称,不负责的第三方机构要纳入黑名单,涉嫌犯罪的坚决移交公安部门。
而这种信用危机直接影响到了整体公信度,因此,加强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有业内人士就分析称,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更是良莠不齐。
除此之外,针对受到广泛关注的西安事件,环保部指出要强化警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全方位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至此,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在巨大的市场机遇下能否经受住诚信的考验,显得至关重要。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不良记录将直接进入诚信档案。而这也是行业发展迅速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时还伴随着品牌建设单薄以及市场操作规范性较弱等问题。
我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着力提高第三方监测行业的服务水平,如何化解信用危机仍须紧抓第三方监管。而我国也迅速在这个方面开始查缺补漏,致力于构建起成熟的管理体制。
全国多地曝光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工作问题,不少地方对不负责任的第三方机构展开了严肃治理。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信用危机,频频曝光的第三方监测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我国整顿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的行动绝不是说说而已。
近日,甘肃省环保厅与相关市州环保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在全省开展环境监测业务,为环保部门环境监管提供监测服务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质量开展了专项检查,11家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因监测服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公开通报处理。一些第三方监测单位报告质量差,数据弄虚作假,严重影响了竣工的建设项目验收进度。
就在上个月,环保部公开要求,各省市组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专项检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服务出现问题的,可以降低或撤销资质,并且处以罚款。根据《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行为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追究法律责任。环保部表态称,该罚的罚,该移交的移交,确保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处理到位。
但是,在数据花样造假事件频频曝光的当下,第三方机构同样面临诚信建设的考验。但是自从中央环保督查启动以来,数据造假现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环境监测需求暴涨,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接收政策红利。环境监测市场站上风口,第三方检测企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以点窥面,这样的事件还有不少,这也证明我国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仍有待完善。就在近段时间,佛山市接连通报了多家企业存在验收监测工作不负责的问题